网站首页 > 单招问答 > 马克思自考历年真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研真题精选)

马克思自考历年真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研真题精选)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研真题精选

_


 


编辑搜图

论述题

1以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为依据,谈谈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及其意义。[复旦大学2015年研]

答:人是马克思理论的出发点,马克思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早期著作中论述过关于人的理论。人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人的本质

①人的本质的含义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认为,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存在,只能在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中才能生存和发展。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只有把人放在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中去考察,才能正确认识人的本质。人的本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a.人与动物相区别

人的本质表现为劳动。马克思认为,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区分人与动物,但一旦人们开始生产自己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时候,人就把自己与动物区别开来了。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标志着人的生命活动的性质。

b.人与人相区别

人的本质是由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个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现实的人总是从事实际活动,并处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因此,要真正达到对现实的人的认识,应深入到现实的社会关系中。

②人的本质的实现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刻揭示了人通过对象性的活动确证自身本质的过程。他指出,劳动在对象性的活动在中将人的本质外化,对象化于人的劳动产品之中,从而使人的本质在对象中显现出来。因此,“一方面为了使人的感觉成为人的,另一方面,为了创造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践方面来说,人的本质的对象化都是必要的”。只有通过这种对象性的活动,才能展现出人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

(2)人的价值

人是社会的人,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或意义,就是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可以分为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即人对社会的价值和对个人的价值。从根本上说,人的价值就在于,它是一种创造价值的价值。

个人价值的实现不是纯粹的内省式的心理修养过程,而是实践过程。人的实践活动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社会的活动。在实现人的个人价值的过程中,看起来似乎只是个人的东西,实际上总是与他人有关,具有社会的性质。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同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同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来说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任何个人都是在社会中生存和生活的,不可能脱离社会自我实现个人价值。

总之,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马克思在早期著作研究的期初上,在后来的著作中又将人的理论不断深化。


2论述文化对社会现代化的作用。[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研]

答:文化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其内涵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而不断丰富。人类对文化的本质、结构及其历史演变的认识,经历着不断深化的过程。文化包含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两个层次。文化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反映,又对全部社会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正确把握文化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文化的积极作用,对于引领社会的科学发展至关重要。

(1)内涵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所创造的不同于自在自然和自身生物本能的东西,如生产工具、社会制度、观念习俗等。狭义的文化是指观念文化,既包括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自发形态的文化,也包括艺术、科学、哲学等自觉形态的文化。从总体上看,文化具有人为性、群体性、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

(2)作用

文化根源于社会生活,但它一经形成,便会对社会生活以至整个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和作用在其性质上,表现为促进或是阻碍社会的发展;在其程度上,表现为加快或是延缓社会的发展。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①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作为经济形态的反映,文化形态必然具有维护或批判现实社会的功能,维护同自身性质相同的东西,批判同自身性质相反的东西。正是通过这样的维护和批判,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先进的思想理论能够指导人们自觉建构起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制度和体制,妥善地协调和处理各种经济关系、政治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

②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这种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不仅营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氛围,而且直接决定着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心理特征、精神面貌和行为取向。文化中所培育起来的人格意识、价值取向、理想信念汇聚成为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作为一种精神动力,文化主要是通过其激励功能实现的。在顺境的情况下,文化能够激发人们的自尊心和自豪感,鼓舞人们的斗志,增强人们的信心和力量;在逆境的情况下,文化能够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促使人们自强不息。

③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社会发展的状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化发展的状况,尤其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取决于文化中的科学技术水平。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就是通过科学技术创新而实现的。文化的智力支持功能不仅表现在对生产力的推动上,而且体现在文化作为社会内在的经济理念、政治理念、文化精神等,形成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创新的机制。

④为社会发展提供凝聚力量

社会力量的凝聚有赖于民族认同,而民族认同主要来自于文化认同。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了该民族在价值观念、信仰追求、思维方式、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共性,因而能在本民族内产生强烈的共鸣。它可以凝聚广大民众的共同利益和理想追求,表达和反映民众的公共意志,从而形成较强的感召力和向心力。这种力量使整个社会的民众凝聚起来,自觉维护民族利益,积极推动民族振兴。

(3)评述

文化为社会发展所提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凝聚力量,综合和融汇在一起,便形成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经济、技术、国防等硬实力而言的。它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显著标志,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对社会发展有其重要影响。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增强综合国力、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历史时期,全面认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对于全面推进和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此,必须适应时代和实践新的变化与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推进文化创新,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试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论述。[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1)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论述

在《资本论》一书中,马克思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必然会被共产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趋势,不仅科学地说明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发展是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自然历史过程,而且还深入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首次提出了按照“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三大社会形态来揭示人类历史发展一般趋势的思想。

①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是最初的社会形态。人的生产能力只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

②在资本主义社会,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

③在共产主义社会,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发展。

马克思认为,在以产品经济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中,生产的发展和财富的增长必然和人的全面发展相一致,从而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成为目的本身。这种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资本主义社会化的商品生产赋予了劳动以科学的性质,造成了人自身能力和个人关系得以普遍和全面发展的客观条件,从而为未来社会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创造了自由时间和发展空间的前提和可能。

(2)列宁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论述

①社会主义阶段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即无产阶级专政,不是一般意义的国家,而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列宁指出,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而无产阶级面对的是历史上最强大的阶级,即资产阶级;面对的是历史上最完备的国家,即资产阶级专政。因此,无产阶级只能借助于暴力,即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推翻它。而且在推翻之后只能借助于暴力的统治才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彻底消灭资产阶级的残余势力,逐步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②共产主义阶段

当过渡时期结束,社会进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时,按劳分配将为按需分配所取代,国家也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而趋于消亡。但这取决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实现。

③评述

列宁关于共产主义的社会特征的理论,尤其是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的发展道路,对俄国和其他国家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拉布里奥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论述

拉布里奥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甚至是整个人类历史辩证发展的必然结果。他把共产主义称为“批判的共产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建立在对抗的基础上,其内部形成了矛盾,而矛盾的解决要通过新的社会形式。“这个矛盾注定要由无产阶级来解决,不管无产者本身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无产阶级本身和他们的生存条件,是新的社会革命的原因,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到达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才能消除阶级矛盾和阶级对抗。

 

1、凡标注吉林单招教育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吉林单招教育网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s://www.jleea.com/dzwd/1510.html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吉林单招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林单招教育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