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单招问答 > 单招单考提前招生(读大专,如果都去专升本,也是教育的失败?)

单招单考提前招生(读大专,如果都去专升本,也是教育的失败?)

据统计,2019年,河南省高考各类考生报名人数108.3万人,其中,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考生 81.5万人,专升本考试14万人,对口招生考生12.80万人。

_

共计录取本专科新生 85.10万人。其中,普通本科录取35.23万人,高职高专共计录取23.50万人。高职院校单考单招提前录取 18.37万人。对口招生录取2.80万人,专升本招生录取 5.20万人。

从这个数据中,我们看出,2019年,河南省招生的普通本科人数35.23万人,专科生41.87万人。专科生人数超过本科生总数6万人。


有人认为,“大专学历只有专升本一条出路”。这种观点,用上面的数据来验证,也是错误的观点。因为,今年考上的40多万名专科生,两年之后,不可能都要参考专升本考试,走专升本的学习道路。这是否定的观点之一。

观点之二,2019年报考专升本考试考生有14万人,专升本招生录取 5.20万人。录取率不到40%。就是你有意向专升本,现实也不允许所有想专升本的同学都升入本科。专科学生学习毕业,大部分学生已具备了掌握一门专业知识,进行技术工作的能力。

观点之三,专科,是职业教育,就是是培养实用人才,应用人才。专科教育,不是培养学术人才,更不是培养研究型专家。社会不需要每一个人都受到本科教育,成为学术精英。前几年,一位教育部领导说,如果高职有40%到50%学生“专升本”的话,如果高职的发展方向都是办本科教育的话,那学生还不如都去读本科,国家也没有必要再举办高等职业教育。


多年前,能读一个小中专毕业的人,人们就认为其中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而现在,大学毕业,也没有人感觉你是一个多么有水平的人才。如果能拿到硕士、博士证书,稍微能给人一种有学问的感觉。所以,学历的军备竞赛,导致了教育的浪费。

当下,人们对于专科教育或者是就读专科学校学生进行指导或者建议时,总会说, 能读本科尽量读本科(统招第一学历很重要)。 如果成绩只能读专科,建议复读。如果条件不应许,没法复读,只能走专科,建议选着排名靠前的专科。读了专科,一定要好好学习,走专升本之路。

笔者认为,专升本对于专科生来说,确实一个很好的机会和人生的规划方向。在现实社会形势下,读专科,没有出路,找不到好工作。想有所成就,想提高自己,路只有一条,提高自己的学习,上本科,读研究生,上博士。不然,你一生可能就要生活在底层。原因就是专科学历。


其实,笔者认为,这虽然是全社会流行的看法,但是,并不符合教育的分流主旨和社会的运行需要。

一方面,本科、硕士、博士是学术人才,这个社会非常的需要,是精英。同样,社会也需要技术型人才,需要高级技工,需要产业工人。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让高端人才过剩,而让职业人才不足,这个社会依然的短板。所以教育的总体规划是合理的,但是,人们的认识出现了偏差。

另一方面,一个人的发展和这个人的性格、兴趣、爱好和能力有巨大的关系。有些人就是天生的研究型人才,适合做学术,而有人,就是喜欢做一些技术性工作,即使考上北大,也不想读,而去了一所技师学院,而且读得非常好,取得了挺大的成绩。西方教育在中学阶段就进行了教育分流,爱学术的去学术性中学,爱实用性技术的学生到职业学校。从此,学生有了两个不同的人生方向。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明确专科是一种和本科不同的教育类型,两者不是上下级关系。

笔者认为,读大专,如果都去专升本,也是教育的失败。读专科的读专科的意义和价值,其意义不只在于你上了大学,可以升本科,读硕士,博士,还在于你通过专科的学习,提高了自己,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的用于社会的人,一个能用自己所长给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当然,我们依然希望社会能快速转变对学历高低而不同的看法,高学历应该受人尊重,专科生也是有用的人才,也要为社会认可。而且,在社会薪酬方面,也不能有太大的差别。


小桔灯,专注志愿填报,我们有高考志愿填报家长群,欢迎您来多多交流。

1、凡标注吉林单招教育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吉林单招教育网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s://www.jleea.com/dzwd/2128.html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吉林单招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林单招教育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推荐